恩施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总结我院“05方案”实施以来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实际,特制定恩施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改革指导思想及课程改革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理实一体的原则,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突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职业性和就业导向性”,探索构建我院“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我院“思政课”理实结合课程标准,让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和手段途径的运用,服从于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入耳、入脑、入心,知行统一并持久有效,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由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体系这两个转变,达到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改革内容
(一)课程设置
我院高职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3学分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2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4学分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5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1学分16课时,以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形式拓展教学活动;
(二)课程教学目标
重点在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至少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
章 节
| 教 学 内 容
| 教 育 内 容
| 课时
|
绪论
|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 职业角色
| 4
|
第一章
|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职业理想
| 3
|
第二章
|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职业精神
| 3
|
第三章
|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 职业态度
| 4
|
第四章
|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 职业道德
| 4
|
第五章
|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 职业规划
| 4
|
第六章
|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 创业意识
| 4
|
第七章
|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 职业纪律
| 4
|
第八章
|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职业法规
| 10
|
结束语
|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 高素质技能型
| 2
|
| 校外实践教学——旁听案件审理或参观教育基地
| 6
|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
章 节
| 教 学 内 容
| 教 育 内 容
| 课时
|
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
| 4
|
第二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职业定位选择规划
| 4
|
第三章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 4
|
第四章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 4
|
第五章
|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构建职业能力
| 4
|
第六章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职业的发展阶段
| 4
|
第七章
|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 4
|
第八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职业发展行业经济
| 4
|
第九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职业发展政治保证
| 4
|
第十章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职业发展软实力
| 4
|
第十一章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职业发展社会环境
| 3
|
第十二章
|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 4
|
第十三章
| 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
|
| 3
|
第十四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做合格建设者
可靠的接班人
| 4
|
第十五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 4
|
| 校外实践教学——到企业、新农村参观考察
| 6
|
(四)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交叉运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问题式”、“设计式”、“情景式”、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多媒体授课、电子教案上网、师生网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形象。
(五)课程考核模式及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占60%,其中行为表现占10%、教学作业占20%、社会实践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40%;行为表现分课堂和课外,考核各占一半,课堂表现为出勤守纪、回答问题、学习态度等,课外表现为遵纪守法、参加公益活动、义务献血、助人为乐、党课学习等。终结性考核指期末考核,主要以案例分析、材料分析为主的开卷或闭卷考试和项目论文等形式,检测学生关心社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步骤
改革项目
| 2011年
启动阶段
| 2012年-2014年
深入推进阶段
| 2015年
总结成果阶段
|
创新教学内容
| 调查学生思想现状和需求
| 编写学生行为教育教材
| 出版自编校本教参
|
改进教学方法
| 大胆尝试案例教学法
| 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法
| 形成3种有效教学法
|
改善教学手段
| 50%教师能制作课件
| 所有教师能制作课件
| 50%课堂教学使用课件
|
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 开展网络讨论师生交流
| 电子教案上网
|
建一批校外相对固定思想教育基地
| 总结实践育人成果
|
课程考核评价
| 按照形成性和终结性各自比例进行综合评价
| 提炼考核评价体系
|
四、课程的实施安排
该课程实施根据“05方案”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在课时安排上教务处要做出刚性规定,按规定课时开足,不得自行其是。政法教研室全面负责“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途径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五、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
条 件
| 要 求
| 效 果
|
组织机构
| 院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双组长负责的领导机构
| 齐抓共管
|
党委宣传部为主阵地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组织人事处为主渠道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
教务处为学院“思政课”教学提供制度支持
|
科研处支持“思政课”科研立项每年2项以上
|
计财处按专项经费生均不低于15元逐年递增。
|
教学团队
| 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及考察活动
| 提高专任教师教科研能力
|
建立与任课班级的联系报告制度
|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
兼职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 增强教学团队整体实力
|
教学质量监控
| 省教育厅督导检查专家和我院督导员的评价
| 有特色、有亮点
|
任课教师互评,每学期随堂听课3次以上
| 推出名师
|
学生对教师的测评
| 良好以上,优秀占20%
|
教学条件
| 建一个容纳120人专用多媒体信息资源中心
| 课件教学和形势报告会
|
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得到含金量较高的教育服务产品,把“思政课”教学有效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用教学来服务、带动和提升教育管理,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