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
教社科[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现就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提出如下意见。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自1987年在全国高校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帮助研究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从2005年开始,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有些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交叉重复。为更好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推进构建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同时,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也要求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
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程。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内容
(一)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开设1门必修课程(占2学分,36个学时),1门选修课程(占1学分,18个学时)。
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均开设以下必修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选修课程:硕士研究生须从以下两门课程中选择1门作为选修课程。
1.“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教育,帮助硕士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